人人之间最根本的区别(第2页)
生活如恶魔般给我们设下一道又一道难以逾越的关卡,将我们最初的激情消磨殆尽。
我们恰似那《曹刿论战》中所描绘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倘若选择退让,最终必然如决堤之水,溃不成军。
唯有刚强,方能如利剑般斩断困难,为你开辟出一条康庄大道。
诗中曾云: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
即便深陷逆境,只要心中的斗志之火不熄,意念便会如火箭般激发身体产生无穷的能量,从而扭转乾坤,实现雄心壮志。
【骨气】
徐悲鸿曾言: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早年,他负笈欧洲。
彼时,中国积贫积弱,中国留学生亦常遭人白眼。
在一次聚会上,一个外国学生口出狂言:“你们中国人愚不可及,笨头笨脑,根本难成大器,只配当亡国奴。”
徐悲鸿闻此,怒发冲冠,回击道:“就凭你这句话,我们来一决高下,看看究竟谁是人才,谁是蠢材!”
自那以后,徐悲鸿发愤图强,犹如饿虎扑食般努力学习。
去博物馆学习临摹时,他常常带上一块面包一壶水,一坐便是一整天,宛如雕塑般纹丝不动。
他的勤奋犹如春风,感动了法国画家达仰。
达仰邀请徐悲鸿至其画室,并亲自指点他作画。
历经千辛万苦,徐悲鸿终于学成归国,成为一代宗师。
常言道:“人可贫,不可无脊梁。”
人若无骨气,恰似那无根的浮萍,生活亦如行尸走肉般麻木。
然有骨气作支撑,我们便可无所畏惧,勇渡苦难之河,翻越崇山峻岭,直抵光明之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有云: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
当一人有志向,身体便如被点燃的引擎,激发全身潜能助其达成目标。
王阳明自幼志存高远。
彼时,世人皆以步入仕途为荣,而他却志在成为一代圣贤。
然而,其圣贤之路布满荆棘。
因得罪奸臣刘瑾,遭廷杖四十,流放至贵州龙场。
于条件艰苦之石洞中,他“抱负如心痛”
,念念不忘「圣贤」之梦,终悟得「心即理」之命题。
其一生战功赫赫,力挽狂澜,稳固那风雨飘摇之王朝,却鲜受封赏。
后,他急流勇退,辞官讲学,将“知行合一”
之哲学思想发扬光大。
临终前,他留下八字遗言:「此心光明,亦复何求。
」
为圆梦想,王阳明矢志不渝,终成一代伟业。
心理学上有一“皮革马利翁效应”
,坚信信念乃惊人之力,只要坚信可行,必能达成。
每人之潜力皆无穷无尽,只待我们去调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