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普通人最快且最后的路(第4页)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犹如那离弦之箭,一往无前。
为一说,使与书俱。
10.《为学示子侄》
清·彭端淑
天下之事,难易之分,岂在其本身?为之,则难者亦如易者;不为,则易者亦如难者。
人之为学,难易之别,亦在于此乎?学之,则难者亦如易者;不学,则易者亦如难者。
吾之天资,昏聩不及人也;吾之材质,平庸不及人也。
然旦夕而学之,锲而不舍,久而不怠,终至有成,而亦不觉其昏庸也。
吾之天资,聪慧过人也;吾之材质,机敏过人也。
然若弃之不用,其与昏聩平庸者何异也?圣人之道,终由愚鲁之人传承。
然则昏庸聪慧之差异,岂有定数哉?
蜀地之边远,有二僧焉: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往南海,如何?”
富者曰:“子凭何前往?”
曰:“吾有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购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凭何前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归,以告富者,富者面露惭色。
西蜀距南海,千里之遥也。
富僧不能至而贫僧至焉。
人之立志,岂不如蜀地之贫僧乎?
故聪敏者,可倚仗而不可倚仗也,自恃其聪敏而不学,乃自败者也。
昏庸者,可限制而不可限制也;不自限其昏庸而力学不倦,乃自力者也。
11.送东阳马生序
明·宋濂
我在年幼的时候就非常热爱学习。
然而家境贫寒,没有办法得到书籍来阅读,于是常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下来,计算着日期按时归还。
那时候天气极其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已经结成了坚硬的冰块,手指也冻得几乎无法弯曲伸展,但我依然不敢有丝毫懈怠。
当抄写完之后,便立刻跑着把书送还给人家,从来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正因为如此,许多人都愿意将书借给我看,我也因此能够博览群书。
等到成年以后,我对古代圣贤的学说和道理更加仰慕向往,却又担忧自己没有学识渊博的老师以及有名望的人和自己一同交流探讨学问。
曾经不惜奔走一百多里路,到乡里德高望重的前辈那里拿着经书请教问题。
那位前辈道德高尚,名望尊崇,前来求学的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可他从未曾稍微言辞委婉些,脸色温和些。
我恭敬地站在他身旁,提出疑难之处,询问其中的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专心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就愈加恭敬,礼节也就愈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辩解回应;等到他高兴起来时,就又赶紧向他请教。
所以尽管我很愚笨,但最终还是获得了不少知识和见闻。
。
想当初我外出拜师求学之时,身上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艰难地行走于那幽深的山谷、高大的山岭之中。
正值严寒的隆冬时节,狂风怒号,漫天飞雪,积雪深达好几尺厚,可我的双脚皮肤却因寒冷而冻裂了都毫无察觉。
好不容易到达学馆住处后,四肢早已僵硬得无法动弹,服侍的仆人赶忙端来热水让我浸泡冲洗,又用被子将我紧紧包裹起来,过了许久身体才渐渐暖和过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