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乾元二十八年的十月,贾政新添了一个公子,赵姨娘所出,排行第三,取名贾环。
    再次证明了自己的老当益壮,政二老爷乐呵了一阵,但很快就被明年应考的大儿子转移了精力。
    他虽然还挂着工部员外郎的衔,却长期赋闲在家,平日里也只剩下督促贾珠读书这一项乐趣了。
    大庆乾元二十九年六月,新一届的选秀结束。
    老皇帝为忠肃亲王指了两位侧妃及若干侍妾,填满了他后院的大半位置,却将正妃的位置空了下来。
    至于承诺要指婚的贾小琏,则没在没再这届秀女中挑选对象,而是推到了下一次的选秀。
    与此同时,政二老爷等人也在忙碌着。
    贾珠将要参加八月份的乡试,为了避免临时回金陵去水土不服,这次提前两个多月就出发了。
    这次是贾珠第三次参加乡试,可谓是经验丰富了。
    鉴于上一次的教训,李纨被留在了京城,贾珠只带着姨娘云儿便启程了。
    这次的科举之行,贾珠准备得相当充分,光是提神吊命用的参片就备了许多,且全是百年以上的老参。
    就是凭着这些,贾珠虽还是没能撑过整场考试,但到底是答完了考题,也算是一大进步了。
    在京中的贾政、王夫人闻信皆欣慰不已,这下算是妥了,中举没跑儿的。
    而在金陵的贾珠却不太好,在等待结果的日子里,一日瘦过一日。
    待到乡试放榜的时候,他已经瘦得只剩把骨头了。
    而榜上无名这个事实,又狠狠地打击了这位书生的玻璃心,听到结果的当时就喷出口血来,人也立刻就萎靡起来,眼看着就要不行的样子。
    老宅的金管家吓得不行,一面派人请最好的大夫看诊,一面派人快马进京禀报,一面还要准备好送贾珠进京的准备。
    当听到大夫一句“有油尽灯枯之相”
    ,金管家决定不能再等了,立刻就乘船亲自护送贾珠回京。
    不管怎么样,这位主子不能死在他这里。
    当二房得到金陵传回的消息时,简直就如晴天霹雳一般。
    王夫人听到大儿子落榜不说,连身子都垮了,当时就晕了过去。
    贾政的承受力比较强,可眼前也只发黑,缓过来之后却只骂贾珠不成器,个乡试而已,连考几次也不中。
    却不想想,他这个当爹的连秀才也没中。
    而二房中人,心里最苦的当属李纨了。
    她嫁过来才几年,难道就要守寡了不成?贾珠一死倒是干净了,可她该怎么办?太婆婆、公公婆婆都是靠不住的,日后她一个无子的寡妇该怎么活?以他们两家的家风,寡妇想要改嫁那是想也不要想的。
    青春还在正好的时候,难道她就要从此枯槁了么?
    “姑娘,这可怎么好?”
    说话的是李纨的奶妈崔嬷嬷,儿女都已经没了,便给李纨当了陪嫁嬷嬷。
    看着自己奶大的姑娘泪水涟涟,崔嬷嬷心疼地搂住她,“我的姑娘啊,若是大爷真的、真的去了,您可该怎么办啊?您才二十岁,又没个孩子倚靠,这……”
    孩子?对了,孩子!
    李纨眨掉眼里的泪水,眼神坚定起来,心中也有了主意。
    不管这次大爷是死是活,她都需要一个孩子,孩子才是她日后安身立命的依仗。
    只要贾珠一回来,哪怕是……哪怕是下药,他也得给她一个孩子。
    这不能怪她,她……她也是为了给大爷留条根啊。
    现在,李纨只每日求神拜佛地,祈求贾珠可千万别死在外面。
    就算一定要死,也要先让她怀上了再说啊。
    也许是她的祈祷见了效,贾珠被送回来的时候,虽然看着面色灰败气息微弱的,可总算还是个活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