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阳光正好,寒风凛冽。
    经过艰难的逃亡,章邯终于率领由宗族、家眷、亲信组成的数百人队伍到达了颍川郡地界。
    “我再也不受羁绊了。”
    章邯顿时卸下了心中重负,仰天大笑。
    然后一鼓作气,往新郑而去。
    章邯惊讶了。
    他看到了一座座空荡荡的村庄,看到了空落落的城池。
    十室九空夸张了一些,但至少十室七空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队队由亭长带队的庞大队伍,用崭新的大车运送着粮食、细软等物品往新郑而去,到处都是猪狗羊、家禽。
    场面十分凌乱,但在凌乱之余却也显露出强大的秩序。
    韩国继承了秦国的大部分制度,再加上韩婴、张苍的控制。
    造成了韩国强大的基层官吏团体。
    里、亭、乡、县各级官吏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
    加上仁义的召唤......
    韩国百姓可不是流民一碰就碎。
    他们是有组织有计划的跟随仁义的旌旗向北而去。
    造成的场面十分壮观。
    一面面“韩”
    字旌旗迎风飞舞,一群群百姓携老扶弱,一辆辆大车载送粮食、物资、老弱。
    对于华夏人来说,离开祖宗生活的土地,抛弃父母的坟墓是极为痛苦的决定。
    章邯从这些百姓身上,也确实看到了痛苦、不舍。
    但更多的是决绝,是希望,是信任。
    章邯还亲自问过一位百姓。
    这位百姓是这样回答的。
    “如果祖宗有灵,他们一定不愿意子孙守着他们的坟墓绝灭。
    所以我决定背弃祖宗离开故土。
    我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大王贤明,朝廷清廉。
    我相信我们到达河北不仅能活下去,还能活的很好。
    其他人也都是这么想的。”
    章邯一路上看到了无数的队伍,看到了一张张充满了不舍的面孔,却义无反顾的追随仁义,汇聚向新郑,汇聚向他们的王。
    当章邯到达新郑地界的时候,勒马停下,转头对儿子章山说道:“儿子,你看到了吗?这就是仁义的力量。
    秦王与韩王用的都是秦国的制度。
    秦王拥有巨大的势力,兼并了六国的土地,但最后连秦国人都背叛了二世。”
    “韩王很弱小,但哪怕韩王这么弱小,也有这么多人跟随他。
    更何况韩王只是暂时弱小,河北广袤,能够容下这么多韩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