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马政
    时光如流水,转眼已是六月下旬,炎炎夏日,列国也都消停了,没有大的战事生。
    自淮泗大战结束后,也就只有楚军还在动对外战争。
    楚军舟师已经沿江、淮两线进入茫茫大海,封锁了越国在江淮地区最后的根据地——盐城的海域,楚将昭滑率军三万对盐城围而不攻。
    越王宰勋似乎也放弃了盐城,并没有派军救援,唯有盐城守将还在坚守。
    楚军全取江淮只是时间问题。
    令尹昭阳忙着督办封君南迁行经的东西两线驿站的建设以及兵力部署,难得见到一面,熊槐也只有在每三天一次的朝会之后才能见到他。
    每当朝会之后熊槐便拉着昭阳、田忌、沈衍、孙膑、屈匄、景华商讨未来的变法事宜。
    变法千头万绪,欲理还乱。
    封君南迁是变法第一步,也是最凶险的一步,而险又在南迁之前。
    “险在何处,诸位可要有个底,提早作准备!”
    熊槐开口道。
    众人默然思索。
    良久,昭阳说道:“大王,臣以为险处有三。
    其一,险在淮泗,务要防备齐军卷土重来;其二,险在江淮,务要防备越军死灰复燃;其三,险在丹阳,务要防备秦国趁火打劫。”
    熊槐点点头,“国内呢?”
    “防备封君串联!”
    昭阳回道,“然臣以为,封君若要作乱,必有外力。
    若只有封君,自是不必担忧。”
    “兵力如何部署?”
    “目前邗城有景翠三万步卒,淮城昭雎三万步卒,这两城令有我舟师主力,淮泗大营暂驻四万人。
    北境博望城有祝剑两万人,其中一万人已经跟随唐眜北上赵国去了,宛城有一万人。”
    昭阳说完看看景华。
    景华会意,“丹阳地区,景氏有族兵三万。”
    “维持十几万的兵力,对军需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啊!
    而且再过两个月就是秋收了,许多士卒是各自家中的主要劳力,切莫耽搁秋收啊。”
    熊槐叹道。
    几人都默然,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肯定会有一些人无法在秋收之前回家了。
    “这样吧,寡人下令全国各县,统计在外征战名单,有家中因此影响秋收者,由县尹统一安排人协助收粮。”
    众人点头。
    “东西两线沿途驿站的兵力从何而来?”
    熊槐问昭阳。
    “臣以为,有淮城和符离塞在,淮泗大营无需驻守四万人,有两万人常驻即可。
    四万人既有县师,也有封君赋役之兵,可调县师前往东西两线重镇驻扎,其余人则留在淮泗大营。”
    “诸位以为如何?”
    “臣等赞成!”
    “好,就这么定了,令尹尽快安排人去淮泗大营吧。
    呃…今日召诸位来是要探讨一个寡人认为重要到影响国运的问题——马政与骑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